爱发脾气的孩子,家长一定缺少这种能力


天气热了,又到了娃对雪糕念念不忘的季节。

前几天果妈和我们说,她拒绝了果果饭前吃雪糕的请求后,果果气鼓鼓地说:“哼!你现在不让我吃,我之后就自己去吃 1000 根雪糕!”

慢着,这个场景,对老妈子们来说,太熟悉了。

这不就是熊孩子的日常么?不仅不听话,还敢威胁你。

但果果妈一点也不紧张不生气。她顺着果果说:“哦?那么多根,那你要吃多少种口味?”

果果说了一大堆哈密瓜、橙子、巧克力、草莓……说遍了之后,又开始说“辣椒味”“芥末味”“螺丝味”…….

果果妈也不甘示弱,“你是不是还想吃火车味、铁皮鼓味、坦克味……”

母子俩天马行空说了很久很久。最后,这事儿不了了之,果果就忘了要吃雪糕这回事。

听到这儿,我们都傻了:What?娃的情绪这么快就好了?问题就这么解决了?

怎么这么简单,果果妈不就是顺着孩子加了点戏而已嘛?!

嘿,你可别小看“加戏”,怎么加、如何加到点上、怎么加的不费脑子还效果好?

对当代家长来说,可真的太有必要 get 到了。



当好戏精的诀窍,在于小题大做


果果妈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戏精家长,首要心得就是,要会抓细节。

什么样的细节才有效?点越歪的细节越有效。

一般家长听到孩子说“那我饭后要吃 1000 根雪糕”,只会听到孩子的忤逆;

但是戏精家长却会抓住“1000 根”这个荒谬的点,接着大做文章。

让我们再看一个常见场景:

哎呀,你怎么又不吃青菜!水果也不吃?”

告诉孩子要多吃蔬果,保证营养均衡,是大人的天职。

但接下来怎么引导呢?用兔子爱吃萝卜和青菜的旧梗?

Nonono, 这届小孩子不好糊弄。

有个 TED 演讲,主讲人是写儿童文学的 Mac Barnett,他分享了一个全新的梗。

Mac 曾经在大学兼职过夏令营老师,班上 4 岁的莱利每天会把妈妈给准备的甜瓜从便当里挑出来,然后扔进草丛。

MAC 说:“你不能把它们扔了,你得吃掉这些甜瓜呀。”

莱利问:“为什么?”

MAC 说:“因为你每天把甜瓜扔进地里,那里会长出更多、一大片的甜瓜!”

莱利已经 4 岁了,她打赌说:“这事儿绝对不可能发生。”

结果 Mac 之后起了个大早,把从杂货店买来的一只大甜瓜放进了藤曼地里,莱利发现它的时候,惊讶地张大了嘴。

“什么,为什么那上面还有标签?”其他围观的孩子问。

Mac 丝毫不慌张,“你们看,叫你们不要乱扔标签到地里,这下标签也长出来了。”

孩子们彻底被 Mac 逗乐了。这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,一整天莱利抱着她曾经最讨厌的大甜瓜不撒手­——她当然知道 Mac 在骗她,但她却乐在其中。

不管听起来多扯,但 Mac 就是成功了,除了让莱利爱上甜瓜,并且还在这个过程中教给了孩子们一些规矩。

他注意观察,不急着干预,从莱利“扔甜瓜”的习惯入手,把孩子乱扔标签的习惯也捎带上了。

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呢?是他全身心投入孩子们中间,放低姿态和他们交流,而不是居高临下讲大道理、急着改变孩子。

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,2~7 岁的孩童,不太懂抽象逻辑,喜欢用符号和表象思考,愿意相信万物有灵。

所以能从这个角度出发,捕捉他们所关注的细节,再发挥想象力,让死板的事情生动起来,就可以轻松拉近和孩子的距离,让沟通变得顺畅。



做个戏精家长,是为了进入孩子的世界


你也许会质疑:整天带孩子活在幻想里,可不是一件好事,孩子会变傻的吧。

但我们今天说的戏精家长,并不是在瞎胡闹,而是在玩中育儿。

适时引入想象的力量,来一场“假装的游戏”,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。

育儿小蓝本《发展心理学》的观点认为:“假装是儿童用于扩展他们的认知技能、以及学习文化中重要活动的主要手段。”

和孩子的交流里多来点“假装”,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,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。

当孩子在大人的世界里学习规则的时候,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都有限。每天要花很多力气适应大人的社会,爆发出的探索欲,还经常被压制。

私底下,他们幻想满世界飞行、幻想做各种各样的工作,对星空、对海底都充满向往。

所以孩子才那么爱看动画片和绘本,因为它们能带着自己见识各种不一样的旅程和世界。

所以如果家长想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,就应该放下身段,像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一场“假装游戏”。

有了这张通行证,孩子才会更愿意听你的话。


化解亲子冲突最好的办法,就是游戏


孩子总是“不小心”就违背大人的意志,也很难听懂大人给他们的抽象道理。

否定+强加的训导,总是让他们压力倍增,这个时候,内外的冲突就产生了。

科恩博士在著作《游戏力》里说过;化解亲子冲突最好的办法,就是游戏。

假装的游戏,会让大人变得不那么可怕,也能给孩子台阶下。

比如孩子在愤怒的时候,不知道如何表达,变得行为失控,可千万不要着急评判。

同事蕾蕾说过,她因为一本绘本,学会了一招:用想象的方式,描述孩子的愤怒。

在儿子生气的时候,蕾蕾捂住嘴大叫:啊,你的头在冒火欸。我们要不要去外太空冷却一下?

儿子一开始有点愣到,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,那是他和妈妈一起看过的《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》。

在这个绘本里,小企鹅因为被企鹅妈妈骂,身子吓得都分家了。脑袋飞到了宇宙里,肚子落入了大海里,只剩下两只没有方向的脚。

儿子接着说,“我的心现在很痛,在海里漂啊漂。”

“那我们去把它找回来好不好,你的尾巴它在哪里,在城市的哪个角落?”

“在一个垃圾桶后面……”

就这样,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了。都找回来之后,母子两个人还在“回去的轮船”上欣赏了“热带岛屿”的风光。

所以,你们看,家长当个合格的戏精,真的也不难。

多细心观察孩子,多发射一些想象的灵感,多一些夸张的神情和肢体动作,孩子就会觉得“哇,妈妈懂我!”

也不用担心你要编完整个故事。有时候你只要起个头,娃作为天才童话创作者,会配合你演完整场。

下次孩子再冲你发火,先别急着吼回去。

试着做个戏精家长,你就能推开门,进入他们的世界。

糕妈说:



今天这个话题啊,我想跟你们分享个小发现。

年糕长大了,有自己的小心思了,不是啥事都和你说了。

还在怀发糕的时候,我有了个新法子:请小发糕出场。

比如吧,平时问他在幼儿园吃了什么,从来不和你说,一定要跟他做点游戏他才会讲出来。

那次我又忍不住问他,还是不鸟我。

我灵光一现,拍了拍肚子和他说:小发糕想和你说话。

你猜怎么着?年糕表情一下变了,马上就切换到一个不是跟大人在说话的口气:

——你想跟我说什么?

我就接着模仿小孩的声音:

——哥哥,你今天在幼儿园,好玩吗?

——啊,好玩呀!我们要去草坪玩啊,要爬网啊。

——那,你在幼儿园吃的好吗?

——嗯…还行吧!

然后他又说了好多细节,年糕上幼儿园这几年,这些事从来没和我说过。我当时那个心情啊,真是又想气又想笑。

你说,年糕真的相信小发糕能听见吗?我看不见得。但是,当爸妈愿意这么和孩子交流,孩子立马就不觉得我们是无聊的大人了。

你呢,有没有用过这种戏精+装幼稚的办法和娃说过话?快来留言区分享下你的案例。

同款“戏精家长”点这里集合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