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妈,真的没激素,别阻止我给娃吃这些了!

咱们一直都和大家说,别只给孩子吃白米饭、面糊糊。蔬菜水果、禽肉蛋奶、鱼虾水产这些营养密度高的东西都要安排上。

但家里的老人总是不太放心给娃吃这些,毕竟身边有太多传闻了:

现在水果都是打激素催熟的!

鸡肉有激素不能多吃,会性早熟!

大虾都是喂激素养大的,不能吃!

听多了,大家心里也慌——到底是不是真的啊?

今天,糕妈专门请来了食品专家云无心,来给大家讲讲食物里的“激素”

大家认为的“激素”,跟科学上的激素,其实不是一回事。但今天不讲概念,就聊聊大家最关心的 2 个问题👇

🍅我们吃的各种东西里,是不是真的有 “激素”?

🍖这些“激素”对人有没有不好的影响?


坊间一直流传,说养鳝鱼、虾、螃蟹会用到避孕药或者其他“激素”,还说个头越大的“激素”越多。

但事实上,对鱼虾来说,喂避孕药也好、用其他“激素”也好,并不能加速生长,还可能会加速死亡,不太可能有人去做这种亏本的事。

市场上买到的水产品,含有“激素”的可能性实在很小。

不过,水产养殖中容易染菌染病,可能会用到一些兽药。虽然不是激素,但如果残留超标,也会有健康风险。

所以买水产的时候,尽量去正规超市或者口碑信誉好的网店,会安全很多。


上次跟大家科普鸡肉的时候就提过,现在的肉用动物(比如肉牛、肉羊、猪、肉鸡等)长得快,背后主要是三方面原因:品种优良、饲料优越、养殖条件好。

和水产差不多道理,用“激素”还可能会增加动物的死亡风险,得不偿失

以前允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进生长,被许多人也称为“激素”。

但从去年元旦开始,国内就全面禁止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,只有在禽畜染病时才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,而且和人用的抗生素也不一样。

也就是说,只要是来源可靠、合法合规的肉类,一般不会有抗生素残留,或者控制在极低的范围,不足以对人构成什么危害。


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,在人体内能表现出与雌激素类似的活性,所以被称为“植物雌激素”,类似的还有亚麻籽和芝麻中的木酚素等。

不过,植物雌激素的活性很弱,实际能对人体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很小。

另一方面,植物雌激素还有“双向调节”的特性——如果人体雌激素水平低,它会扮演一点点雌激素的角色;雌激素水平高,它就反过来抑制雌激素发挥作用。

因此, 植物雌激素对于维护人体的雌激素水平稳定,是有益无害的

科学上也已经澄清了,类似“男童喝豆浆后乳房发育”的新闻,属于媒体报道偏差,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

正常吃豆子、喝豆浆,完全不需要担心。


植物激素的正式名称是“植物生长调节剂”,大家熟悉的膨大剂、催熟剂、无根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。

虽然和“植物雌激素”只有一字之差,但两者完全不同。植物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,到了人体内就失效了

而且,植物激素具有“自限性”,用多了只会对植物产生反效果,种植户都会控制用量,根本不可能有“大量残留”

催熟的蔬菜水果,在风味、口感上跟“应季”“自然熟”的可能有区别,但并没有安全性的问题,更不会“催熟”孩子


牛奶、奶粉中都有一定量的雌激素。不过,母乳里也会有雌激素,含量通常还更高

既然大家不会担心母乳里的雌激素,那牛奶里的那一点点雌激素就更不值一提了。

至于“外加”的动物激素,如果人吃了确实可能有影响。但这些激素只会用在禽畜的繁殖阶段,并不存在于肉蛋奶中,也就没机会影响到人


很多人说蜂蜜和蜂王浆含有“天然激素”,其实不然。

蜂王浆中确实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,能够影响蜜蜂发育,但它并不是“激素”,也不会对人起作用。

而且,蜂蜜和蜂王浆都不是什么有价值的食品或者“补品”,不建议当成好东西给孩子吃。


彩椒、小番茄、紫薯、彩色玉米等等,很多人因为以前没见过,就觉得 “一定有问题”。

其实,它们有些本来就存在,只是过去物流和信息不发达,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而已。

还有一些是新培育出来的品种,但也和“激素”没关系。


总而言之一句话,吃的东西从正规渠道购买,就不用纠结“激素”的事,还能顺便减少其他方面的安全风险。

如果大家总是抱着“宁可信其有”的态度,搞得这也不能吃、那也不能吃,那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才大呢!

至于家里长辈的担心,大伙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到家庭群,也可以直接讲给他们听,归根究底,大家都是希望娃吃得好、长得好嘛。

今天的文章来自致力于让家庭饮食更加健康营养的「年糕营养研究所」,为了让孩子吃得更营养,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礼物。

点击下方卡片,关注「年糕营养研究所」进入后台对话框回复“儿童奶”,我们会抽 20 位宝妈,每人送出「认养一头牛 A2β-酪蛋白儿童纯牛奶 」1 箱哦!快来参与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