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胎生不生,关键看老公?二宝出生后彻底明白了

妈妈故事第 8 期,依然是一个异国妈妈的故事 。

茉莉是一位全职妈妈,在丹麦独自带两个孩子。异国,没有老人帮忙带娃,所有的育儿问题都只能自己解决,意外地让茉莉和丈夫建立起了一种平等的育儿关系。

像很多新手妈妈一样,茉莉也经历了短暂的“爸爸去哪儿”阶段。一次意外的经历,让她意识到,爸爸在孩子童年的缺席,可能意味着一生的缺席。从那以后,她开始实施“爸爸带娃”计划。

现在,她可以骄傲地说,我们家爸爸是可以一个人带两个娃出门的。

这是一个温暖、可爱的小故事。从他们的曲折但美好的经历中,我们会发现,“爸爸带娃”不仅是必要的,它还是爸爸应有的权利。

本期故事讲述者:茉莉,“北欧漂” 9 年,现居丹麦,两个女孩的妈妈

在茉莉新布置的客厅里,有一个温馨的角落:一只亮黄色的单人沙发,一张白色的小圆几,还有一盏落地台灯,她可以“奢侈”地窝在这里,看一本书,或者就什么也不干,发发呆。

奢侈?没错。大概只有二胎妈妈,才能体会,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,有多难得。

茉莉是个二胎全职妈妈:老大果儿, 5 岁半;老二蜜糖, 2 岁。

以前,客厅是孩子们的天下,不仅堆满了绘本、餐椅和玩具,还装满了两个小鬼的争吵声、哭闹声和大笑声。

一个二胎全职妈妈,想悠闲地看书、发呆?家里肯定有保姆吧,至少两个!

茉莉的丈夫在北欧工作,她和孩子随行,别说保姆,连公公婆婆、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。

从一个 24 小时在线的全职妈妈,到有一个自己的精神角落,茉莉的秘密是:把孩子“交给”爸爸。


1

“只有你介入她的养育,
以后你教育她,她才会听”

怀上二胎前,茉莉的丈夫也是一个标准直男,在带娃上没有任何额外的“天分”。

虽然北欧的大街上,到处都是推着婴儿车、背着婴儿背带的男人,但也没能感染到这位来自中国北方的爸爸。他工作很忙,经常加班,全职在家的茉莉一直是育儿主力,直到他第一次送女儿去幼儿园,崩溃在幼儿园门口。

2017 年冬天,茉莉和丈夫带着 2 岁 7 个月的大女儿果儿,刚落脚丹麦。

因为丈夫的工作,他们一家几乎是“漂”在北欧的。果儿出生后,他们先是在芬兰住了一年半,接着去奥地利待了半年,现在又到了丹麦。

▲大女儿果儿在丹麦街头

由于频繁地搬家,更换生活环境,果儿变得很敏感、爱哭。

那段时间,送果儿去幼儿园,是茉莉每天都要面对的“考验”。

在最初的几周里,果儿每天只能在幼儿园里待 1~2 个小时。这段时间里,除了哭,她什么也做不了。

茉莉实在不忍心看着女儿每天崩溃大哭,就让爸爸送孩子上学。

她想,果儿是她寸步不离陪伴长大了,肯定更依恋她。爸爸陪得不多,让爸爸送,会不会好些?再者,她刚刚怀上二胎,需要休息。

这是爸爸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。一到门口,两个人就僵持起来了,果儿哭得撕心裂肺,爸爸除了说“宝贝,别哭了”之外,毫无办法。

爸爸离开后,目睹了整个过程的班主任给茉莉打了个电话:“爸爸拿果儿一点儿办法都没有,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。这样不行的。”

不久,幼儿园例行开一对一家长会,班主任特地打电话过来,要求爸爸一起参加。

在幼儿园的办公室里,老师严肃地提起那天在幼儿园门前的情景。她对爸爸说,你应该抽出时间来多陪伴孩子,只有你介入了她的养育,你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,以后你教育她,她才会听。

和爸爸说完,她又转头对茉莉说,你得让爸爸参与果儿的养育,这样你生了二胎后,才能平衡两个孩子,不然你搞不定的。


2

“大女儿出生时,
他连抱都不敢抱”

搞不定?茉莉从来没想过,二胎还有可能搞不定,老大可是她一手包办的呀!

她和丈夫一直在北欧,丈夫上班,她做全职太太。后来怀上老大,孕 6 个月时,她就独自回国待产了。

接近预产期,爸爸才有半个月的假回国陪产,但老大过了预产期 10 天才出生。爸爸在大女儿出生的第 4 天,就回去上班了。

第一眼见到女儿时,爸爸是傻的,全身僵硬,一脸惊恐,“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样子”。

小婴儿又香又软,她的小手只有他的大拇指大小!茉莉鼓励了好多次,他才敢小心翼翼地抱起了女儿。

在接下来的 3 天,他不知所措地陪在媳妇儿和女儿身边,看着一家子人围在产妇和孩子身边忙,喂奶、换纸尿裤、洗澡……他什么也不会,只能一会儿看看妈妈,一会儿看看女儿。

产后第 4 天,陪产假结束,爸爸回去上班了。

下一次再见到果儿时,她已经 6 个月了,会冲爸爸甜甜地笑。

要带一个小婴儿出国、办签证很麻烦,但爸爸坚持要带茉莉和果儿去工作地。当时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都在照顾家族里的其他孩子,没有人帮得上他们。

茉莉犹豫了很久,异国他乡、无人帮衬,爸爸的工作又忙,她一个人搞得定吗?

但转念想想,北欧人完全没有老人帮忙带娃的习惯,不也挺好的吗?

果儿半岁,茉莉带着她去了北欧,没有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,也没有保姆月嫂,只有一个和果儿相处过 4 天的爸爸!

开始时,爸爸也努力参与过带娃。

果儿一岁多时,爸爸每天上班前,会先把女儿早上的第一瓶奶冲好,悄悄放在被窝里保温。等女儿醒了,茉莉就不用手忙脚乱地起来冲奶粉了。

但从怀上女儿开始,茉莉就开始“博览”各色科学育儿内容。她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,读绘本、玩游戏、去游乐场,怎么科学怎么来。

而爸爸是个理工直男,他的育儿哲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字:玩。

茉莉试图把爸爸拉入“精细”育儿的阵营,就常和他分享学到的带娃知识。分享多了,爸爸就开始“逆反”:你就是被洗脑了,带孩子哪有这么麻烦,玩够了不就行了?

在茉莉周密的“育儿方针”下,爸爸慢慢地退出带娃阵营,专心赚钱养家。

这种“分工”结果是,爸爸成了果儿成长中的模糊背景,而不是直接参与者。


3

“他们回来时,
顺便买了一双溜冰鞋”

那次幼儿园家长会后,“爸爸带娃”被提上日程。

茉莉还记得,第一次让爸爸单独带女儿出去玩,是在冬天。

看着父女两个认真地为出门做准备,茉莉担心得不行:天气这么冷,会感冒吗?孩子的衣服会湿吗?会摔倒吗?

爸爸倒是一脸自信,带着女儿开开心心地出门了。

目送着爸爸和果儿出去,网上“爸爸带娃,活着就好”的段子,一一在茉莉的脑海里闪过。

好不容易有了半天的清闲,她是一刻也没享受。

她担心了半天,爸爸终于毫发无损地把果儿带了回来。女儿笑得特别开心,小脸红红的,丝毫没有哭过迹象。他们在游乐场里玩了半天,回来的路上,两个人还商量着,一起去买了一双溜冰鞋!

——超额完成任务啊!

这次以后,茉莉慢慢放手。只要爸爸有空,就让他给果儿读绘本,陪果儿玩游戏。

意外的是,茉莉发现,爸爸的“幼稚”、“心大”居然在陪孩子上,有先天优势:男人本来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,没有人比他更适合给娃“放电”了!

到了二胎孕晚期,茉莉才算理解了班主任的话:二胎,她一个人是搞不定的。

她的肚子越来越大,精力也变差了,但3岁多的果儿正是“闹翻天”的年纪:给一个3岁的小鬼“放电”,孕妇真的做不到啊!

茉莉庆幸,有了孕期这几个月的“训练”,爸爸已经可以“独当一面”了。

不然,老二出生,一大一小都黏她,她怕是要崩溃!


4

“我只是想跟女儿有共同语言”

爸爸的表现不错,但“自由奔放派”的育儿方式,还是会让“学院派”的妈妈不满意。

爸爸喜欢和果儿一起看动画片,但在茉莉的“科学育儿知识体系”里,对孩子有益的陪伴方式,是读绘本、玩游戏。看动画片算什么?伤眼睛!

她不止一次“温柔”地提醒爸爸,来给果儿读读绘本吧,或者陪她玩玩具也行啊!

爸爸跟个大小孩儿一样,嘴上说好好好,但一有时间陪孩子,还是两个人一起乐呵呵地看电视。

终于,她忍不住爆发,为什么总给女儿看电视?你不知道对孩子眼睛不好吗?

爸爸也不甘示弱,又不是整天看,看动画片对孩子也有好处啊!

茉莉很生气,她一个人带孩子时,都能保证不让孩子看电子屏幕,怎么他就做不到?

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都在气头上,谁也不让谁。

直到爸爸突然委屈地说,我只是想跟女儿有共同语言啊!

——他给女儿看的,都是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。

茉莉这才意识到爸爸为什么这么执着:女儿从出生就一直在国外,她和爸爸的童年几乎完全不同,他上班很忙,能陪伴的时间不多,女儿玩的玩具、看的动画片他都不知道,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能在陪女儿的时候,和她有话说。

这是爸爸亲近孩子的方式。

从孩子出生,茉莉脑袋里“科学育儿”的弦就一直紧紧地绷着:喂养、辅食、启蒙、早教,都有一个“正确答案”。她给带孩子这件事,定下了各种条条框框,还要求爸爸按照自己的方法对待女儿,但陪伴孩子长大,从来都不只一种“正确方法”。

让爸爸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,是让爸爸成为爸爸,而不是复制另一个“妈妈”。

2020 年初,疫情席卷全球,生活被按下暂停键。

爸爸上不了班,果儿也停学了,一家四口在家里“朝夕相处”了很长一段时间,妈妈陪蜜糖,爸爸带果儿。

无法出门的日子里,理工科直男爸爸简直变成了天马行空的“带娃高手”。

他和果儿把家里吃过的蔬菜、水果种子,都埋在阳台的花盆里。爸爸负责给种子浇水,果儿负责观察、记录种子每天的变化。

如果有种子发芽,爸爸就发挥一个理工科高材生的优势,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这种植物的知识,和女儿一起研究小嫩芽儿的叶片,猜是什么植物。

到夏天的时候,阳台上长出绿油油的一片,花生的叶子是个小圆片、小葱则长着尖尖的叶子,甚至瘦弱的南瓜苗,还开出了嫩黄色、像星星一样的花朵。

这是专属爸爸的带娃方式。

看着阳台上的“成果”,茉莉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
“想给爸爸点个赞”。


5

不久前,茉莉一个朋友的丈夫工作从丹麦调到意大利,但朋友的孩子还要上半年幼儿园,朋友不想孩子再换新环境,就打算自己留在丹麦陪孩子读书。

幼儿园的校长知道后,极力劝这位妈妈去意大利:孩子和爸爸在一起,比什么都重要。

茉莉想起,果儿半岁时,爸爸要接她和女儿去工作地,她也很抗拒。

女儿太小了,能适应新环境吗?长途飞行她受得了吗?飞起起飞时,耳朵会不舒服,她会难受吗?

飞机都快起飞了,茉莉还在打退堂鼓,但爸爸非常坚持,要和媳妇、孩子在一起。

那时,茉莉整个人都陷在焦虑里,满心满眼都是孩子。她忽略了,不善言辞的爸爸,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坚定地陪伴着孩子。

和妈妈的方式不同,但爱是一样的。

今年,果儿 5 岁半,蜜糖 2 岁,爸爸已经成为她们最好的玩伴,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出门,也没在怕的。

最近,周末要加班的爸爸,竟然趁着中午 2 个小时的休息时间,赶回家陪两个女儿,陪完再回去上班——陪伴孩子成了他工作之余最大的“爱好”。

爸爸爱上陪娃后,还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——茉莉终于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。客厅里那个温馨的角落,是最好的证明。

去年年底,茉莉还认真考虑,要不要把小女儿送去幼托中心,重回职场。虽然年初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,但她知道,和之前做全职妈妈相比,现在的她是有选择的。
Ps:想要看更多丹麦育儿知识,也可以去小红书搜索“茉莉与糖果”哦~

这一期的妈妈故事就分享到这里。每个妈妈都值得被听见。

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,可以戳阅读原文留下你的联系方式。你说,我们听,等你。